上一篇
供水公司加快推进智慧水务建设
- 行业动态
- 2025-04-23
- 2507
供水公司推进智慧水务建设,通过智能化升级提升管理效率,保障供水
智慧水务建设背景与目标
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用水需求提升,传统水务管理模式面临管网漏损率高、水质监测滞后、应急响应慢等问题,供水公司通过引入物联网(IoT)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,构建智慧水务体系,旨在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、供水安全可控、服务智能化升级。
核心技术与应用场景
智能感知层
设备类型 | 功能 | 应用场景 |
---|---|---|
智能水表 | 实时采集用水量、压力、异常状态(如漏水) | 居民小区、商业区 |
管网监测传感器 | 监测管道压力、流量、渗漏、腐蚀情况 | 主干管网、老旧管网 |
水质在线分析仪 | 实时检测浊度、余氯、pH值等指标 | 水厂出厂水、二次供水泵房 |
数据中枢层
- 水务大数据平台:整合SCADA系统、GIS地图、用户账单等多源数据,通过AI算法分析用水模式、预测漏损点。
- 数字孪生模型:基于BIM技术构建管网三维模型,模拟水流动态,优化调度方案。
智能应用层
- 漏损控制:通过压力异常监测+AI诊断,定位漏点并生成维修工单,降低漏损率至8%以下。
- 水质安全管理:在线监测数据联动预警系统,发现异常自动关闭阀门并通知抢修。
- 智慧化服务:用户可通过APP查看实时水压、水质报告,在线报修并跟踪处理进度。
实施路径与案例
分阶段推进
- 试点阶段:选择老旧小区或高危管网区域,部署智能水表和传感器,验证技术可行性。
- 推广阶段:逐步覆盖主城区,建立全市级水务数据中台。
- 深化阶段:开发AI预测模型,实现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预防”的转变。
典型案例
- 某城市智慧水厂改造:通过加装设备实现制水过程全自动化,能耗降低15%,出水合格率提升至100%。
- 农村供水智能化项目:利用LoRa无线技术解决偏远地区网络覆盖难题,实现远程抄表和故障预警。
保障措施与效益
- 资金支持:申请专项补贴、引入社会资本(PPP模式)。
- 技术协作:与高校、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定制化算法和硬件。
- 人才培养:组织员工参与智慧水务培训,建立运维团队。
效益体现:
| 维度 | 传统模式 | 智慧水务模式 |
|—————-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
| 漏损率 | 15%-20% | ≤8% |
| 水质达标响应 | 人工抽检(24小时延迟) | 实时监控(分钟级预警) |
| 客户服务 | 电话报修、人工派单 | APP自助服务+智能工单 |
问题与解答
问题1:智慧水务如何降低管网漏损率?
解答:通过部署压力/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管网状态,结合AI算法识别异常波动(如夜间最小流量突变),精准定位漏点;同时利用远程关闭阀缩短漏水时间,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供水压力,避免因压力过高导致爆管。
问题2: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如何确保准确性?
解答:采用多参数复合传感器(如光学+电化学原理)交叉验证数据;定期校准设备并与实验室人工检测结果比对;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体系,对异常数据自动标记并触发现场复核流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