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
光盘存储器存取周期

光盘存储器存取周期指完成一次数据读写操作所需时间,包含激光头定位(寻址时间)和数据传输时间,受转速、机械延迟及存储密度影响,CD/DVD/蓝光因技术差异周期不同,典型值在几十至百毫秒

光盘存储器存取周期详解

存取周期定义

光盘存储器的存取周期是指从发出读写指令开始,到完成数据访问并返回结果所需的全部时间,其核心流程包括:寻址定位等待数据旋转到读取位置数据传输返回或写入确认


存取周期分步解析

步骤 具体操作 时间消耗因素
寻址定位(Seek Time) 激光头移动到目标轨道
通过机械臂或线性马达调整位置
轨道间距(密度越高,定位越慢)
机械响应速度
旋转延迟(Rotational Latency) 等待目标扇区旋转到激光头下方
光盘以恒定角速度(CLV)或恒定线速度(CAV)旋转
转速(如CD 200-500rpm,DVD 800-1600rpm)
随机分布导致平均延迟为半圈时间
数据传输(Data Transfer) 读取或写入数据
激光调制读取反射光
纠错解码(如CIRC、RLL)
数据密度(如蓝光>DVD>CD)
纠错复杂度
返回/确认(Settling Time) 激光头复位或校验写入结果 机械复位时间
校验算法效率

不同类型光盘的存取周期对比

参数 CD(700MB) DVD(4.7GB) 蓝光(25GB)
转速 200-500rpm 800-1600rpm 2000-8000rpm
平均寻址时间 100-200ms 50-100ms 30-60ms
平均旋转延迟 3-0.5s 15-0.25s 075-0.125s
数据传输率 2MB/s 11MB/s 36MB/s
典型存取周期 ~0.5-1.5s ~0.2-0.8s ~0.1-0.5s

关键影响因素

  1. 物理特性
    • 盘片直径(如12cm vs. 8cm)影响旋转延迟。
    • 数据轨道密度(如蓝光轨道间距更小,寻址更精准但耗时更长)。
  2. 技术标准
    • CAV(恒定线速度)模式下,外圈转速低但线速度稳定,内圈反之。
    • 纠错能力(如蓝光采用更强纠错码,增加传输时间)。
  3. 机械设计

    激光头重量与响应速度(如DVD的光头比CD更轻,寻址更快)。


相关问题与解答

问题1:为什么蓝光光盘的存取周期比CD短?

解答

  • 转速更高:蓝光光盘转速可达2000-8000rpm,远高于CD的200-500rpm,缩短旋转延迟。
  • 数据密度大:蓝光轨道间距更小(0.32μm vs. CD的1.6μm),单圈数据量更大,减少寻址次数。
  • 激光头精度提升:蓝光使用更短波长(405nm)的激光,聚焦更精准,降低寻址时间。

问题2:哪些技术可以优化光盘的存取周期?

解答

  1. 提高转速:通过更快马达减少旋转延迟(如蓝光采用CAV+高转速组合)。
  2. 预读缓存:提前读取相邻扇区数据,减少后续访问的旋转等待时间。
  3. 动态寻址算法:根据历史访问模式预测目标位置,优化激光头移动路径。
  4. 多光束技术:同时使用多条激光束并行读写,缩短数据传输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