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
鞍山火车站启用人脸识别系统进站

鞍山火车站启用人脸识别系统进站,提升安检效率与通行速度,保障旅客出行安全

鞍山火车站人脸识别系统进站详解

背景与目的

鞍山火车站于2023年引入人脸识别技术,成为东北地区首批应用该技术的车站之一,此举旨在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旅客通行效率,加强安检精准度,同时减少人工核验的工作量。


系统功能与特点

功能模块 说明
人脸采集与比对 旅客站在指定区域,系统自动抓取人脸特征,与身份证照片进行毫秒级匹配。
票务信息联动 同步校验车票信息(车次、座位号等),确保“人、票、证”三合一。
异常预警 识别冒用证件、黑名单人员等风险,触发警报并通知工作人员。
数据记录与存储 每次核验记录留存3个月,用于追溯及数据分析。

技术亮点

  • 支持戴口罩识别,准确率达99.6%
  • 单通道通行时间缩短至3-5秒(传统人工约15秒)
  • 商汤科技提供核心算法,适应东北极寒环境(-30℃正常运作)

旅客使用流程

  1. 验证准备:持二代身份证及车票,摘掉口罩(系统支持戴口罩识别,但建议配合提高成功率)。
  2. 人脸采集:面向摄像头站立,保持双眼睁开,设备自动抓拍。
  3. 结果反馈
    • 绿灯+语音提示“验证通过” → 快速通行
    • 红灯+警报 → 转人工通道复核
  4. 特殊情况处理:儿童、残疾人等可申请人工辅助验证。

与传统检票对比

对比维度 传统人工检票 人脸识别系统
单次通行时间 10-20秒(含证件查验、盖章) 3-5秒
人力成本 每通道需1-2名工作人员 1人可监控3-5个通道
误差率 约0.5%(疲劳/主观判断影响) <0.01%(AI算法+人工复核)
防疫安全性 接触式核验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非接触式,降低干扰传播概率

隐私保护措施

  1. 数据隔离:人脸信息仅用于本站核验,不与第三方平台共享。
  2. 加密传输:采用国密SM4算法,数据存储周期严格遵循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。
  3. 物理防护:服务器部署于铁路局内网,杜绝外部载入风险。

常见问题与改进方向

  • 老年人使用:设置“慢速通道”,志愿者协助操作。
  • 光照影响:增设补光设备,适应昼夜光线变化。
  • 未来升级:计划接入铁路12306数据,实现“刷脸+无票”通行。

【相关问题与解答】

Q1:人脸识别失败怎么办?
A1:若系统提示“识别失败”,旅客可转向人工通道,由工作人员手动核验身份证与车票,或检查口罩佩戴是否遮挡面部关键特征(如调整口罩位置后重新尝试)。

Q2:人脸数据会被用于其他用途吗?
A2:不会,根据铁路部门声明,所有生物识别数据仅用于本站进站核验,存储周期不超过3个月,且通过公安部三级等保认证,确保信息不被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