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
硬盘如何安装linux系统
- Linux
- 2025-08-14
- 1
下载ISO镜像,用Rufus等工具写入U盘;开机进BIOS设U盘启动;选“Install Linux”,按向导完成分区、
前期准备工作
1 硬件与环境检查
检查项 | 最低要求 | 推荐配置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CPU | ≥1GHz x86/AMD64架构 | 多核处理器更佳 | 虚拟化需开启VT-x/AMD-V |
内存(RAM) | 2GB | 8GB+(图形界面流畅) | 最小化安装可用更少 |
硬盘空间 | 10GB可用空间 | 20GB+(含软件源缓存) | 生产环境建议≥50GB |
光驱/USB接口 | USB端口(用于制作启动盘) | USB3.0提升读写速度 | 老旧设备需确认兼容性 |
网络连接 | 有线/无线网卡 | 千兆网卡+稳定路由器 | 离线安装需提前下载所有包 |
2 软件资源准备
-
Linux发行版选择:根据用途决定(见下表)
| 发行版 | 特点 | 适用场景 |
|————–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
| Ubuntu | 易用性强,社区支持完善 | 桌面/服务器/开发环境 |
| CentOS | 企业级稳定性,长期支持版本 | 服务器部署 |
| Arch Linux | 滚动更新,高度定制化 | 高级用户/开发者 |
| Fedora | 前沿技术尝鲜,SELinux默认启用 | 测试新特性 | -
下载官方镜像:访问对应官网下载最新稳定版ISO文件(如Ubuntu Desktop amd64.iso)
-
制作启动盘工具:Rufus(Windows)、BalenaEtcher(跨平台)、dd命令(Linux)
-
备份重要数据:使用Clonezilla或手动复制至移动存储设备,防止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
创建可启动安装介质
1 Windows环境下制作U盘启动盘(以Rufus为例)
- 插入空白U盘(容量≥4GB,数据将被清空)
- 打开Rufus,设备列表自动识别U盘
- 引导类型选择”磁盘或ISO镜像” → 点击右侧光盘图标选择下载好的Linux ISO
- 分区方案保持默认(MBR/GPT自动适配)
- 文件系统选择FAT32(兼容性最佳)
- 点击”开始”并确认警告提示,等待进度条完成
- 验证启动盘有效性:重启电脑进入BIOS/UEFI,设置U盘为第一启动项
2 Linux环境下使用dd
命令(适用于Debian/Ubuntu)
sudo umount /dev/sdb1 # 替换为实际设备名 sudo dd if=ubuntu-22.04.iso of=/dev/sdb bs=4M status=progress && sync
️ 注意:of=
参数必须指向正确的设备而非分区,错误操作会导致整块硬盘被覆盖!
BIOS/UEFI配置要点
设置项 | 传统BIOS模式 | UEFI模式 | 关键作用 |
---|---|---|---|
启动模式 | Legacy Boot | UEFI Boot | 决定引导程序加载方式 |
CSM(Compatibility Support Module) | 开启 | 关闭 | 兼容旧式BIOS启动 |
安全启动(Secure Boot) | 禁用 | 根据需求开启/关闭 | 影响第三方签名验证 |
启动顺序 | Hard Drive → CD/DVD → USB | USB → Network → HDD | 确保U盘优先于硬盘启动 |
TPM开关 | N/A | 根据主板型号启用 | 部分发行版需要TPM支持 |
操作路径:开机按Del/F2/F10进入BIOS → Security Tab → Set Supervisor Password(如需)→ Boot Tab → Adjust Boot Order → Save & Exit
磁盘分区方案设计
1 基础分区结构(MBR/GPT通用)
分区类型 | 挂载点 | 大小建议 | 文件系统 | 描述 |
---|---|---|---|---|
EFI System Partition (ESP) | /boot/efi | 512MB | FAT32 | 仅UEFI模式需要 |
Swap | None | 物理内存×2 | swap | 交换空间(可选但推荐) |
Root | 15-20GB | ext4 | 系统根目录 | |
Home | /home | 剩余空间 | ext4 | 用户个人文件存储 |
Persistence | /var | 5-10GB | ext4 | 日志、缓存等临时文件 |
2 特殊场景处理
- 双系统共存:保留原Windows EFI分区,新建Linux引导项
- LVM逻辑卷管理:适用于动态扩容需求,需创建物理卷→卷组→逻辑卷
- RAID阵列:软RAID通过mdadm实现,硬RAID需主板支持
- 加密分区:使用LUKS加密root/home分区,安装时勾选”Encrypt this partition”
正式安装流程(以Ubuntu Server为例)
1 启动安装程序
- 插入制作好的启动U盘,开机进入安装界面
- 选择语言→地区→键盘布局→网络配置(DHCP自动获取或手动指定IP)
- 检测硬盘→选择”Manual partitioning”进行自定义分区
- 按上述方案创建分区并格式化:
mkfs.fat -F32 /dev/sda1
(ESP分区)mkswap /dev/sda2
(Swap分区)mkfs.ext4 /dev/sda3
(Root分区)mkfs.ext4 /dev/sda4
(Home分区)
- 挂载分区:将Root分区挂载到,ESP分区挂载到
/boot/efi
- 选择时区→设置管理员密码→创建普通用户账户
- 软件包选择:Normal installation(标准桌面)或Minimal installation(最小化)
- 安装引导程序:GRUB2安装到ESP分区(UEFI)或MBR扇区(Legacy)
- 等待基包安装完成→重启移除U盘
2 首次启动后配置
# 更新软件源 sudo apt update && sudo apt upgrade -y # 安装必要驱动(NVIDIA显卡示例) sudo apt install nvidia-driver-535 # 根据型号替换版本号 # 启用额外仓库(Ubuntu为例) sudo add-apt-repository universe sudo add-apt-repository restricted sudo add-apt-repository multiverse # 配置防火墙(UFW) sudo ufw allow OpenSSH # 允许SSH连接 sudo ufw enable # 启用防火墙
常见问题排查
Q1: 安装完成后无法进入系统,卡在GRUB界面?
A: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案:
- 引导顺序错误:进入BIOS将硬盘设为第一启动项
- GRUB未正确安装:挂载ESP分区后执行
grub-install --target=x86_64-efi --efi-directory=/boot/efi --bootloader-id=GRUB
- 内核缺失:检查
/boot
目录下是否存在vmlinuz文件,若缺失则重新执行update-grub
- Secure Boot阻止:进入BIOS关闭Secure Boot或添加Shim签名证书
Q2: 如何在已安装Windows的电脑上实现双系统?
A:关键步骤:
- 压缩现有Windows分区腾出空闲空间(至少10GB)
- 使用GParted工具创建新的Linux分区(注意对齐扇区)
- 安装时选择”Something else”手动分区,不要覆盖Windows分区
- 安装完成后使用EasyBCD或Boot-Repair工具修复引导菜单
- 默认启动项可在
/etc/default/grub
中修改GRUB_DEFAULT=0
(0表示第一个菜单项)
进阶优化建议
优化方向 | 实施方法 | 预期效果 |
---|---|---|
性能调优 | sysctl -w vm.swappiness=10 (减少交换频率) |
提升内存密集型应用响应速度 |
存储加速 | 使用ZFS文件系统或Btrfs替代Ext4 | 更好的快照和纠错能力 |
安全性加固 | fail2ban 禁止暴力破解SSH,unattended-upgrades 自动打补丁 |
降低被载入风险 |
资源监控 | 安装htop 实时查看进程资源占用,netdata 可视化网络流量 |
快速定位性能瓶颈 |
容器化支持 | 安装Docker/Podman,配置~/.bashrc 别名简化命令 |
提升开发环境一致性 |
通过以上步骤,您已完成从零开始的Linux系统安装与基础配置,实际过程中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分区策略、软件包选择和系统优化方案,建议定期执行apt autoremove
清理无用依赖,并保持系统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