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
路由器命令行进入教程
- 电脑教程
- 2025-06-02
- 4735
要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,先确保电脑连接到路由器网络,打开命令提示符或终端,输入”telnet 路由器IP地址”或”ssh 路由器IP地址”,按提示输入管理员账号和密码即可登录。
什么是路由器命令行?
路由器命令行(CLI)是管理员用于高级配置、故障排查和性能监控的文本操作界面,它提供比Web界面更精细的控制能力,适合配置路由协议、防火墙规则或诊断网络问题,但操作需谨慎——错误命令可能导致网络中断。
️ 必备前提条件
- 物理连接
电脑需通过网线直连路由器的LAN口(推荐),或连接同一Wi-Fi网络。 - 管理员权限
拥有路由器的登录账号和密码(非Wi-Fi密码),默认密码通常在设备底部标签,若修改过需自行回忆。 - 路由器IP地址
常见地址:168.0.1
、168.1.1
或0.0.1
。
查找方法:- Windows:按
Win+R
输入cmd
→ 执行ipconfig
→ 查看【默认网关】 - macOS/Linux:终端输入
ip route | grep default
- Windows:按
- 启用CLI服务
部分路由器需在Web界面手动开启Telnet/SSH功能(路径参考下文)。
4种进入命令行的详细方法
通过Web界面(新手友好)
- 浏览器访问路由器IP(如
http://192.168.1.1
) - 输入管理员账号密码登录
- 寻找 “系统工具” > “命令行” 或 “高级设置” > “诊断”
(品牌差异路径示例):- TP-Link:
系统工具 > 诊断工具
- Cisco:
高级 > 管理 > CLI
- 华为:
维护 > CLI访问
- TP-Link:
- 点击 “打开命令行窗口” 即可输入指令
Telnet(传统协议,不安全)
- 开启服务:
在Web界面启用Telnet(路径如:安全 > 远程管理 > Telnet
) - 连接操作:
- Windows:
# 打开CMD或PowerShell telnet 192.168.1.1 # 输入IP后回车
- macOS/Linux:
telnet 192.168.1.1
- Windows:
-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(注意:数据明文传输,仅限内网使用)
SSH(加密连接,强烈推荐)
- 启用SSH:
Web界面中开启SSH(路径如:安全 > 远程管理 > SSH服务
),设置端口(默认为22) - 客户端连接:
- Windows:使用 PuTTY
主机IP:192.168.1.1 → 连接类型:SSH → 端口:22
- macOS/Linux:
ssh admin@192.168.1.1 -p 22 # admin替换为你的用户名
- Windows:使用 PuTTY
- 输入密码后进入CLI
Console线(企业级路由器)
适用机型:Cisco、H3C等企业设备
- 准备 RJ45转USB Console线,连接电脑与路由器的Console口
- 安装串口驱动(如PL2303、CH340)
- 使用终端工具:
- Windows:PuTTY → 选择Serial模式,设置波特率9600
- macOS/Linux:
screen /dev/ttyUSB0 9600 # 设备名可能为ttyS0或cu.usbserial
- 回车后自动进入命令行(无需密码)
️ 关键注意事项
- 风险规避
- 修改配置前执行
备份配置
命令(如Cisco的copy running-config startup-config
) - 避免执行不熟悉的命令(如
debug
可能拖慢性能)
- 修改配置前执行
- 连接失败排查
| 问题现象 | 解决方案 |
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|
| 无法登录Web界面 | 检查IP是否填错;重启路由器 |
| Telnet/SSH拒绝连接 | 确认服务已启用;关闭电脑防火墙测试 |
| 密码错误 | 恢复出厂设置(长按Reset键10秒) | - 安全建议
- 禁用Telnet,优先使用SSH(加密防监听)
- 操作完毕及时退出:输入
exit
或logout
常见问题解答
Q:家用路由器没有命令行选项?
A:部分入门型号(如小米AX3000)阉割了CLI功能,需刷第三方固件(如OpenWrt)实现。
Q:输入命令后路由器无响应?
A:可能是命令语法错误,按 Ctrl+C
中断当前操作,检查设备手册或输入 查看帮助。
Q:企业路由器如何重置密码?
A:通过Console线进入BootLoader模式(重启时按Ctrl+Break
),参考厂商手册重置。
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的核心步骤:获取IP→登录验证→选择协议连接,对于普通用户,Web界面是最安全的选择;网络管理员建议使用SSH实现高效管理,操作时务必备份配置,并确认命令的兼容性(不同品牌命令差异大,参考官方文档)。
引用说明:
本文操作指南参考了 Cisco IOS配置手册、华为AR系列说明书 及 IEEE 802.3网络协议标准依据网络安全最佳实践(NIST SP 800-115)优化,确保流程可靠,实际界面可能因固件版本不同存在差异,请以设备手册为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