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利用h参数优化二端口网络性能?
- 行业动态
- 2025-05-01
- 4
h参数是描述线性二端口网络的重要混合参数,由输入阻抗、反向电压增益、正向电流增益和输出导纳组成,其矩阵形式便于分析端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,广泛应用于晶体管等低频小信号电路建模与特性分析中。
h参数二端口网络详解
什么是h参数二端口网络?
在电子工程中,二端口网络是一种用于分析电路行为的数学模型,通过端口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描述网络特性。h参数(混合参数)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参数模型,特别适用于低频小信号分析(如晶体管放大电路),其核心思想是用输入端的电流和输出端的电压作为自变量,建立电压-电流的混合方程。
h参数的数学表达式
h参数模型通过以下方程组定义:
$$
begin{cases}
V1 = h{11} I1 + h{12} V_2
I2 = h{21} I1 + h{22} V_2
end{cases}
$$
- $h_{11}$(输入阻抗):输出端短路($V_2=0$)时的输入阻抗,单位Ω。
- $h_{12}$(反向电压传输比):输入端开路($I_1=0$)时的反向电压增益,无量纲。
- $h_{21}$(正向电流传输比):输出端短路($V_2=0$)时的电流放大倍数,无量纲。
- $h_{22}$(输出导纳):输入端开路($I_1=0$)时的输出导纳,单位S(西门子)。
h参数的实际应用场景
晶体管小信号模型
h参数常用于分析双极型晶体管(BJT)的共射极配置,其物理意义与晶体管特性直接对应:- $h{11}$ 对应基极-发射极阻抗($h{ie}$)。
- $h{21}$ 对应电流放大系数($h{fe}$)。
放大器设计
通过h参数可计算放大器的输入/输出阻抗、电压增益和电流增益,优化匹配电路。网络互连分析
在级联网络或多级放大器中,h参数便于通过矩阵乘法组合各模块特性。
h参数的测量方法
$h{11}$和$h{21}$的测量
- 将输出端短路($V_2=0$),向输入端施加电流$I_1$,测得$V_1$和$I_2$。
- $h_{11}=V_1/I1$,$h{21}=I_2/I_1$。
$h{12}$和$h{22}$的测量
- 将输入端开路($I_1=0$),向输出端施加电压$V_2$,测得$V_1$和$I_2$。
- $h_{12}=V_1/V2$,$h{22}=I_2/V_2$。
h参数的优缺点
| 优点 | 局限性 |
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|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|
| 物理意义直观,适合低频电路分析 | 高频下分布参数效应导致误差 |
| 便于实验测量和参数提取 | 仅适用于线性小信号模型 |
| 与其他参数(如Z、Y参数)可转换 | 级联时计算复杂度较高 |
与其他参数模型的对比
- Z参数(阻抗参数):以输入端和输出端电流为自变量,适合串联网络。
- Y参数(导纳参数):以电压为自变量,适合并联网络。
- T参数(传输参数):便于级联网络分析,但物理意义不如h参数直观。
实例分析:共射极放大电路的h参数模型
以BJT共射极电路为例:
- 参数提取
- $h_{ie}$(输入阻抗):约1-2kΩ。
- $h_{fe}$(电流放大系数):约50-300。
- 电压增益计算
$$ Av = frac{-h{fe} RL}{h{ie}} $$
R_L$为负载电阻。
h参数是二端口网络分析的重要工具,尤其适用于低频电子电路设计,通过理解其物理意义和测量方法,工程师能快速建模并优化晶体管放大器、滤波器等电路,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场景,选择最合适的参数模型。
引用说明
- 《微电子电路》(Adel S. Sedra, Kenneth C. Smith),牛津大学出版社。
- 《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》(Donald A. Neamen),清华大学出版社。
-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,相关参数模型应用研究论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