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作好Linux系统U盘启动盘,进BIOS设为U盘启动,对硬盘分区,选安装位置,按
前期准备
硬件兼容性核查
组件 |
最低要求 |
推荐配置 |
备注 |
CPU |
x86_64架构 |
多核处理器 |
虚拟化需开启VT-x/AMD-V |
内存 |
2GB |
8GB+ |
图形界面建议≥4GB |
存储空间 |
20GB可用容量 |
50GB+ |
固态硬盘可提升性能 |
外设支持 |
USB接口 |
USB3.0+ |
老旧设备需额外驱动 |
网络适配器 |
板载网卡 |
千兆网卡 |
无线网卡需确认芯片型号 |
必备材料清单
- Linux发行版ISO文件:推荐Ubuntu/Debian(稳定性高)、Fedora(前沿特性)、Arch Linux(高度定制化)
- 启动介质制作工具:Rufus(Windows)、BalenaEtcher(跨平台)
- 空U盘:容量≥8GB,格式化为FAT32/exFAT
- 备份工具:Clonezilla(全盘克隆)、rsync(增量同步)
- 分区工具:GParted(图形化)、fdisk/parted(命令行)
制作可启动U盘
️ 关键注意事项
- 禁用快速启动:Windows系统中需关闭”快速启动”功能(电源设置→选择电源按钮的功能→更改不可用的设置)
- UEFI模式优先:现代主板默认采用UEFI+GPT分区表,传统BIOS+MBR仅用于旧设备
- 校验完整性:通过
sha256sum
命令验证ISO哈希值与官网一致
操作步骤(以Ubuntu为例)
- 下载最新版Ubuntu ISO(https://ubuntu.com/download)
- 打开Rufus软件:
- 设备选择U盘
- 分区类型:MBR/GPT(根据主板支持情况选择)
- 文件系统:FAT32
- 簇大小:默认
- 卷标:UBUNTU_INSTALL
- 点击”开始”并选择下载好的ISO文件
- 等待进度条完成,弹出U盘后重启电脑
BIOS/UEFI配置
️ 核心参数调整
设置项 |
推荐值 |
作用说明 |
Boot Mode |
UEFI |
启用新标准启动方式 |
CSM (Compatibility Support Module) |
Enabled |
兼容传统BIOS启动 |
Fast Boot |
Disabled |
便于调试启动错误 |
Secure Boot |
Deactivated |
允许第三方操作系统启动 |
Boot Order |
USB优先 |
确保从U盘启动 |
️ 进入BIOS方法
- DEL键(大多数主板)
- F2/F10/F12(不同品牌差异)
- ESC键+启动菜单(部分笔记本)
磁盘分区方案设计
典型分区布局(单系统场景)
分区 |
挂载点 |
文件系统 |
大小建议 |
特殊属性 |
EFI系统分区 |
/boot/efi |
fat32 |
512MB |
esp标志位 |
Swap交换区 |
[无] |
swap |
物理内存×2 |
禁止自动挂载 |
根分区 |
ext4 |
30GB+ |
日志记录启用 |
家目录 |
/home |
ext4 |
剩余空间 |
单独分区便于备份 |
多系统共存策略
场景 |
解决方案 |
注意事项 |
Win10+Ubuntu双系统 |
保留Win RE工具分区 |
使用EasyBCD管理启动项 |
macOS+Linux |
rEFInd引导管理器 |
需关闭SIP安全机制 |
RAID阵列 |
LVM逻辑卷+GRUBx64 |
硬件兼容性验证至关重要 |
正式安装流程
网络配置阶段
- 选择”Minimal Installation”或”Server with Gui”(服务器版)
- 网络连接方式:
- 主机名设置:
hostnamectl set-hostname myserver
️ 分区操作详解(命令行示例)
# 查看磁盘信息
lsblk -f
# 创建GPT分区表
parted /dev/sda mklabel gpt
# 新建EFI分区
parted /dev/sda mkpart primary fat32 1MiB 513MiB
set 1 boot on
# 创建物理卷组(LVM示例)
pvcreate /dev/sda3
vgcreate vg0 /dev/sda3
lvcreate -L 30G vg0 -n rootvol
lvcreate -L 8G vg0 -n swapvol
lvcreate -L 50G vg0 -n homevol
软件包选择策略
类别 |
必选组件 |
可选组件 |
基础系统 |
Linux内核、glibc、systemd |
OpenRC替代方案 |
桌面环境 |
Xorg、Wayland、PipeWire |
KDE Plasma/GNOME/XFCE |
开发工具 |
GCC、Make、Git、Python3 |
Rust、Go、Node.js |
服务器组件 |
OpenSSH、NFS、Samba |
PostgreSQL、Redis、Nginx |
引导加载器配置
GRUB2高级设置
- 编辑
/etc/default/grub
文件: GRUB_CMDLINE_LINUX="quiet splash elevator=deadline"
GRUB_TIMEOUT=5
GRUB_DISABLE_OS_PROBER=false # 自动检测其他系统
- 生成配置文件:
update-grub
- 修复引导记录:
boot-repair
(自动修复工具)
Windows双系统修复方案
- 使用EasyBCD添加新条目:
- BCD路径:
EFIubuntugrubx64.efi
- 描述文字:”Ubuntu Linux”
- 注册表修改:
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LargePageMinimumSize = DWORD:0x00000001
系统初始化与优化
基础配置命令集
# 更新软件源列表
echo "deb http://archive.ubuntu.com/ubuntu/ focal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" > /etc/apt/sources.list
apt update && apt upgrade -y
# 安装必要工具链
apt install -y htop iftop iotop net-tools tree curl wget unzip zip screenfetch neofetch
# 内核参数调优
sysctl -w net.core.somaxconn=65535
sysctl -w fs.inotify.max_user_watches=524288
性能优化建议
子系统 |
优化措施 |
预期效果 |
I/O调度算法 |
deadline → none |
数据库场景提升吞吐量 |
Swap策略 |
vmsweep → noswap |
减少SSD写入次数 |
CPU频率 |
performance → powersave |
根据负载动态降频节能 |
文件缓存 |
dirty_ratio=15% |
平衡内存使用与持久化需求 |
常见问题排查
典型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案
症状 |
可能原因 |
解决方法 |
Grub找不到启动项 |
EFI分区未激活 |
parted set 1 boot on |
图形界面黑屏 |
Nouveau驱动冲突 |
blacklist nouveau模块 |
网络连接不稳定 |
NetworkManager服务异常 |
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Manager |
时间同步失败 |
chrony未运行 |
timedatectl set-ntp true |
休眠唤醒失败 |
ACPI事件处理错误 |
acpi=off kernel参数 |
相关问答FAQs
Q1: 安装过程中提示”无法找到有效的GPT分区”怎么办?
A: 这是由于磁盘仍使用MBR分区表导致的,解决方案:①使用gdisk
命令将磁盘转换为GPT格式;②在BIOS中关闭CSM(Compatibility Support Module);③重新创建EFI系统分区并设置boot标志位,注意转换前务必备份重要数据。
Q2: 双系统安装后只能进入其中一个系统如何解决?
A: 这是典型的引导链断裂问题,推荐使用boot-repair
工具自动修复,命令为boot-repair --ostypes
,若无效,手动编辑/etc/fstab
确保所有分区正确挂载,并在GRUB配置文件中添加缺失的操作系统条目,对于Windows系统,建议使用Eas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