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下,可用
lscpu
、
lshw
或查看
/proc/cpuinfo
等命令快速
查看
查看CPU信息
命令 |
说明 |
示例输出解读 |
lscpu |
显示有关CPU架构、型号、核心数等详细信息 |
可获取如CPU的位数(32/64位)、物理核心数量、逻辑处理器数量(含超线程情况)、CPU主频范围等内容,若看到“CPU op-mode(s): 32-bit, 64-bit”,表明该CPU支持两种运算模式;“Core(s) per socket: 8”表示每个插槽有8个物理核心等。 |
cat /proc/cpuinfo |
从系统进程文件系统中读取CPU相关细节数据 |
会列出每个逻辑处理器的具体参数,像厂商标识(vendor_id)、型号名称(model name)、缓存大小(cache size)等诸多细致信息,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PU特性。 |
查看内存情况
命令 |
说明 |
示例输出解读 |
free -h |
以人类易读格式(带单位如GB、MB)展示内存使用概况 |
显示总内存量、已用内存、空闲内存以及用于缓冲和缓存的部分,Mem: 15G 7G 5G 3G”,大概意思是总共有15GB内存,其中已使用7GB,剩余空闲5GB,还有3GB被用作缓冲或缓存。 |
vmstat -s |
提供更全面的虚拟内存统计信息 |
除了常规内存指标外,还涉及交换空间(swap)的相关数据,能帮助分析系统是否因内存不足而频繁使用交换区影响性能。 |
查看磁盘信息
命令 |
说明 |
示例输出解读 |
df -h |
以友好格式显示各挂载点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 |
清晰呈现不同分区的总容量、已用空间、可用空间及使用百分比,例如某行显示“/dev/sda1 50G 30G 20G 60%”,即该分区总容量50GB,已用30GB,还剩20GB,使用了60%。 |
fdisk -l |
列出所有磁盘设备及其分区布局 |
可以直观看到服务器上有哪些硬盘,每个硬盘是如何划分分区的,包括分区起始结束扇区位置等信息,便于规划存储资源。 |
查看网络配置
命令 |
说明 |
示例输出解读 |
ifconfig (较旧系统常用)或ip addr show (新系统推荐) |
查看网络接口的IP地址、子网掩码、广播地址等基本配置 |
对于每个网络接口(如eth0),能获取其对应的IPv4/IPv6地址,以及所属的网络段范围,判断网络连通性的基础依据之一。 |
route -n |
显示路由表信息 |
明确数据包在不同网段间的转发路径,了解默认网关设置,知晓访问外部网络时数据流向何处。 |
查看系统版本及内核信息
命令 |
说明 |
示例输出解读 |
uname -a |
一次性获取系统名称、主机名、内核版本、编译日期等综合信息 |
例如输出“Linux server1 3.10.0-1160.el7.x86_64 #1 SMP Mon Dec 15 19:43:36 EST 2020 x86_64 GNU/Linux”,可知这是一台名为server1的Linux服务器,使用的内核版本为3.10.0-1160.el7.x86_64,编译于特定时间,架构是x86_64。 |
cat /etc/os-release |
查看发行版特定的版本详情 |
不同Linux发行版(如CentOS、Ubuntu等)在此文件中记录了准确的版本号、代号等标识,方便针对性地进行软件包管理和系统维护。 |
相关问题与解答
问题1:为什么有时候用ifconfig
命令找不到某些高级的网络配置选项?
答:因为ifconfig
是一个相对老旧的工具,功能有限且逐渐被废弃,现代Linux系统更倾向于使用ip
命令来管理网络接口,它提供了更丰富、灵活的配置选项,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需求,添加新的IP地址到现有接口,用ip
命令可以轻松实现,而ifconfig
可能无法完成或者操作不够便捷。
问题2:如何根据查看到的配置信息判断服务器性能瓶颈?
答:如果CPU使用率长期接近100%,可能是计算密集型任务过多导致CPU成为瓶颈;当内存可用空间持续很低且频繁触发交换(通过vmstat
观察iowait值升高),则可能是内存不足影响整体性能;若磁盘I/O等待时间过长(可通过iostat
工具监测),说明磁盘读写速度跟不上业务需求,此时磁盘可能是瓶颈所在,综合这些配置信息的动态变化趋势,就能大致定位服务器的性能瓶颈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