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理机安装CentOS7后保存失败如何解决?
- 物理机
- 2025-06-20
- 3538
 制作启动U盘或光盘,启动物理机进入CentOS 7安装程序,按照向导配置语言、时区、安装源,关键步骤是手动或自动分区(通常包含
 
 
/boot, 
 swap, 
 / 根分区),设置root密码并创建用户,开始安装,安装完成后重启,首次配置并登录,系统即成功保存至物理机硬盘。
物理机安装 CentOS 7 及配置持久化保存详细指南
在物理服务器上部署 CentOS 7 是企业级应用、开发环境及学习实践的基石,确保安装过程规范且配置持久化保存,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,本指南提供详细步骤与最佳实践,助您高效完成部署。
第一阶段:安装前准备
-  硬件兼容性检查 - 访问 CentOS 官方维基或服务器/主板制造商官网,确认硬件(特别是 RAID 卡、网卡)与 CentOS 7 兼容。
- 记录重要硬件型号(网卡、显卡、存储控制器)。
 
-  获取安装介质 - 官方源下载: 访问 CentOS 官方镜像站 (https://www.centos.org/download/或国内镜像如阿里云、酷盾镜像站),选择x86_64架构的Minimal或DVDISO 文件。
- 验证完整性 (重要!): 下载对应的 SHA256SUM文件,在本地使用sha256sum CentOS-7-x86_64-XXXX.iso命令校验,确保镜像未被改动。
 
- 官方源下载: 访问 CentOS 官方镜像站 (
-  制作启动盘 - Windows: 使用 Rufus (推荐) 或 UltraISO,选择 DD模式写入,兼容性最佳。
- Linux/macOS: 使用 dd命令 (谨慎操作!):sudo dd if=/path/to/CentOS-7-x86_64-XXXX.iso of=/dev/sdX bs=4M status=progress && sync ( /dev/sdX是U盘设备,务必确认无误)。
 
- Windows: 使用 Rufus (推荐) 或 UltraISO,选择 
-  服务器准备 - 连接显示器、键盘、电源和网络线。
- 开机进入 BIOS/UEFI: 
    - 设置从制作好的 USB 驱动器启动。
- 根据需要启用/禁用 Secure Boot (CentOS 7 支持有限,若遇问题可尝试禁用)。
- 确认存储控制器模式 (AHCI/RAID)。
- 记录或配置 BMC/iLO/IPMI 等远程管理卡信息。
 
 
第二阶段:启动安装程序
- 插入启动盘,重启服务器,在引导界面选择 Install CentOS 7。
- 语言与时区: 选择安装过程语言 (建议英文 English (United States)) 和系统时区 (Asia/Shanghai等)。
- 安装源: 确认检测到安装介质 (Local media)。
- 软件选择: 
  - 最小化安装 (推荐): Minimal Install,基础系统,安全高效,后续按需通过yum添加软件包。
- 带GUI: 如 GNOME Desktop或KDE Plasma Workspaces(仅当确实需要图形界面时选择)。
- 附加环境: 可勾选 Compatibility Libraries,Development Tools等。
 
- 最小化安装 (推荐): 
第三阶段:磁盘分区与文件系统 (核心步骤)
目标: 创建稳定、可扩展、符合业务需求的存储布局。
-  进入分区界面: 在 INSTALLATION SUMMARY点击Installation Destination。 
-  选择目标磁盘: 勾选要安装 CentOS 的物理磁盘 (如 sda,sdb)。谨慎操作,避免误选。
-  分区方案: - 自动分区: Automatic下可选Standard Partition,LVM,LVM Thin Provisioning或Btrfs(实验性),对于服务器,强烈推荐LVM。
- 手动分区 (推荐掌握): 选择 I will configure partitioning->Done进入高级界面。
 
- 自动分区: 
-  手动分区最佳实践 (LVM 示例): - /boot分区 (必须):- 挂载点: /boot
- 期望容量: 1024MiB(1GB, 足够存放内核和引导文件)
- 文件系统: xfs(CentOS 7 默认)
- 不 加入 LVM (物理分区)。
 
- 挂载点: 
-  根分区 (必须): 
    - 挂载点:
- 文件系统: xfs
- 创建方式:选择 LVM-> 点击Volume Group区域旁的 创建新 VG。- 创建 PV (Physical Volume): 选择剩余磁盘空间 (或指定大小),点击 Add创建 PV。
- 创建 VG (Volume Group): 输入 VG 名称 (如 vg_centos),勾选刚创建的 PV,点击Add。
 
- 创建 PV (Physical Volume): 选择剩余磁盘空间 (或指定大小),点击 
- 创建 LV (Logical Volume): 
      - 在 VG (vg_centos) 上点击 。
- 挂载点:
- 期望容量: 分配剩余大部分空间 (如 50GiB或100GiB,根据需求预估,LVM 后续可扩展)。
- 文件系统: xfs
 
- 在 VG (
 
- swap交换分区 (推荐):- 挂载点: swap
- 期望容量: 通常为物理内存的 1-2 倍 (服务器内存大时可酌情减少,如 8GiB或16GiB)。
- 创建方式:在同一个 VG (vg_centos) 上点击 -> 挂载点选swap-> 分配容量 -> 文件系统类型自动为swap。
 
- 挂载点: 
- /home分区 (可选,推荐):- 挂载点: /home
- 创建方式:在 VG (vg_centos) 上点击 -> 分配容量 (如100GiB或更大) -> 文件系统xfs。
 
- 挂载点: 
- /var或- /opt分区 (可选,根据应用需求): 类似- /home创建。
 
-  确认分区: 仔细检查分区方案,确保 /boot独立且 有足够空间,点击Done-> 接受更改Accept Changes。
为何推荐 LVM?
- 灵活性: 可在线动态调整逻辑卷 (LV) 大小 (
lvextend/lvreduce+xfs_growfs/resize2fs)。- 快照: 支持创建 LV 快照,用于备份或测试。
- 条带化/镜像: 可配置高级存储特性 (需多个 PV)。
- 管理性: 简化存储池管理。
第四阶段:网络与主机名配置
- 进入配置: 在 INSTALLATION SUMMARY点击Network & Hostname。
- 启用网络: 在界面右侧,找到检测到的网卡 (如 ens192,eth0),将开关拨到ON。
- 配置主机名: 
  - 在底部 Hostname输入框设置主机名 (如server01.example.com),使用 FQDN (完全限定域名) 最佳。
- 勾选 Automatically set the hostname...(安装程序会将其写入/etc/hostname和/etc/hosts)。
 
- 在底部 
- 配置 IP (可选,DHCP 通常可用): 
  - 点击网卡右侧的 Configure...。
- IPv4 Settings选项卡:- 方法:选择 Manual(静态) 或Automatic (DHCP)。
- 静态配置: 点击 Add,输入Address(IP),Netmask(或Prefix如/24),Gateway,DNS servers(逗号分隔,如8.8.8, 114.114.114.114),确保信息准确。
 
- 方法:选择 
- IPv6 Settings选项卡:根据需要配置。
- 点击 Save。
 
- 点击网卡右侧的 
- 验证连接: 确保状态显示 Connected,并可尝试Test网络连通性 (如访问www.baidu.com)。
第五阶段:安全设置与安装启动
- 设置 Root 密码: 
  - 在 INSTALLATION SUMMARY点击Root Password。
- 输入强密码并确认。务必牢记! 勾选 Allow root SSH login需谨慎 (生产环境建议禁用)。
 
- 在 
- 创建用户 (强烈推荐): 
  - 点击 User Creation。
- 输入全名、用户名 (如 sysadmin)。
- 勾选 Make this user administrator(加入wheel组,可使用sudo)。
- 设置强密码。
 
- 点击 
- KDUMP (内核崩溃转储): 
  - 点击 Kdump,默认启用占用一小部分内存 (约 128MB+),生产环境建议启用以诊断崩溃原因,内存紧张时可禁用。
 
- 点击 
- 安全策略 (可选): 
  - 点击 Security Policy,可选择应用预定义策略 (如Standard System Security Profile) 增强安全基线,安装后也可通过openscap配置。
 
- 点击 
- 开始安装: 确认所有配置无误后,点击 Begin Installation。
- 安装过程: 等待进度条完成,期间可点击 ROOT PASSWORD或USER CREATION再次确认密码。
- 完成安装: 安装完成后,点击 Reboot按钮。务必在重启提示出现后移除安装介质 (USB/DVD)。
第六阶段:首次启动与基础配置
- 接受许可证: 首次启动可能提示阅读并接受许可证协议 (GPL),勾选同意。
- 登录系统: 使用创建的普通用户 (sysadmin) 或root用户登录。
- 系统更新: 
  - 立即更新系统以获取最新补丁和安全修复: sudo yum clean all # 清理缓存 sudo yum update -y # 更新所有包 
- 如需更新内核,运行 sudo yum update kernel -y并重启 (sudo reboot)。
 
- 立即更新系统以获取最新补丁和安全修复: 
第七阶段:配置持久化保存 (核心目标)
关键: 所有修改需写入配置文件或通过持久化服务管理,确保重启后生效。

-  网络配置持久化: - 配置文件: CentOS 7 默认使用 NetworkManager,但服务器常改用传统network-scripts(更可控)。# 禁用 NetworkManager (可选,根据偏好) sudo systemctl stop NetworkManager sudo systemctl disable NetworkManager # 启用 network 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network sudo systemctl enable network 
- 编辑网卡配置文件: sudo vi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ifcfg-ens192 # 替换为你的网卡名 - 确保关键参数正确且 ONBOOT=yes:TYPE=Ethernet BOOTPROTO=static # 或 dhcp DEVICE=ens192 ONBOOT=yes IPADDR=192.168.1.100 NETMASK=255.255.255.0 # 或 PREFIX=24 GATEWAY=192.168.1.1 DNS1=8.8.8.8 DNS2=114.114.114.114
 
- 确保关键参数正确且 
- 应用配置: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或sudo ifdown ens192 && sudo ifup ens192。
- 主机名: 检查 /etc/hostname和/etc/hosts(确保包含0.0.1 localhost localhost.localdomain <your_hostname>和实际 IP 的主机名解析)。
 
- 配置文件: CentOS 7 默认使用 
-  防火墙 (firewalld) 持久化: - CentOS 7 默认使用 firewalld,规则默认持久化。
- 开放端口: sudo 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service=http # 开放 HTTP (80) sudo 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service=https # 开放 HTTPS (443) sudo 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port=8080/tcp # 开放自定义端口 sudo firewall-cmd --reload # 重载使永久规则生效 
- 查看状态: sudo firewall-cmd --list-all。
 
- CentOS 7 默认使用 
-  SELinux 策略持久化: - SELinux 状态保存在 /etc/selinux/config。
- 查看状态: getenforce(Enforcing, Permissive, Disabled)。
- 临时更改: sudo setenforce 0(Permissive),sudo setenforce 1(Enforcing)。
- 永久更改: 编辑 /etc/selinux/config,设置SELINUX=enforcing(推荐) 或permissive/disabled。修改后需重启生效。 非必要不推荐禁用。
 
- SELinux 状态保存在 
-  服务管理 (systemd) 持久化: - 使用 systemctl管理服务。enable命令确保服务开机自启:sudo systemctl enable httpd cronyd sshd # 启用常用服务 sudo systemctl disable postfix # 禁用不需要的服务 
 
- 使用 
-  YUM/DNF 仓库配置持久化: - 仓库配置文件位于 /etc/yum.repos.d/目录,以.repo
- 添加第三方仓库 (如 EPEL) 或自定义仓库时,在此目录创建新- .repo文件,官方仓库配置 (- CentOS-Base.repo) 不要直接修改,可备份后修改或使用- yum-config-manager。
 
- 仓库配置文件位于 
-  用户与权限:  - 用户信息保存在 /etc/passwd,/etc/shadow,/etc/group,使用标准命令修改确保正确:sudo useradd newuser sudo passwd newuser sudo usermod -aG wheel newuser # 授予 sudo 权限 
 
- 用户信息保存在 
-  内核参数持久化 ( /etc/sysctl.conf或 `/etc/sysctl.d/):- 修改内核参数 (如 net.ipv4.tcp_tw_reuse):# 临时生效 sudo sysctl -w net.ipv4.tcp_tw_reuse=1 # 永久生效:在 /etc/sysctl.conf 或 /etc/sysctl.d/ 下新建 .conf 文件 echo 'net.ipv4.tcp_tw_reuse = 1' | sudo tee /etc/sysctl.d/90-tcp_tuning.conf # 应用 sysctl.d/ 下的配置 sudo sysctl --system 
 
- 修改内核参数 (如 
-  计划任务 (cron): - 用户 cron: crontab -e(配置保存在/var/spool/cron/下)。
- 系统 cron: 将脚本放入 /etc/cron.hourly/,/etc/cron.daily/等目录,或创建/etc/cron.d/文件。
 
- 用户 cron: 
-  文件系统挂载 ( /etc/fstab):- 任何需要开机自动挂载的分区 (如额外数据盘、NFS) 都需在 /etc/fstab中配置。务必使用 UUID 或持久化名称 (如/dev/mapper/vg_centos-lv_home),避免使用/dev/sdX(可能变化)。
- 获取 UUID: sudo blkid。
- 测试: 修改 /etc/fstab后,务必执行sudo mount -a测试配置是否正确,避免无法启动。
 
- 任何需要开机自动挂载的分区 (如额外数据盘、NFS) 都需在 
 
 
 
 第八阶段:验证与最佳实践
 
  
  - 重启验证: 执行 sudo reboot,检查: 
    - 系统是否能正常启动?
- 网络是否按预期连接 (IP, 主机名, 网关, DNS)?
- 关键服务 (如 sshd,firewalld) 是否自动启动?
- 配置的分区 (如 /home) 是否正常挂载 (df -h)?
- 用户能否登录?
- SELinux 状态是否符合预期 (getenforce,sestatus)?
- 防火墙规则是否生效 (firewall-cmd --list-all)?
 
- 备份: 系统稳定后,立即制定备份策略 (如使用 rsync,tar,Bacula或云备份服务),备份/etc,/home,/var(重要应用数据),/boot及数据库等。
- 监控: 配置基础监控 (如 top,free,df,ss,journalctl或Prometheus+Grafana),关注资源使用和系统日志。
- 文档: 记录服务器硬件配置、IP地址、安装日期、关键配置变更、备份恢复步骤。
 遵循本指南,您已完成物理服务器 CentOS 7 的规范安装与持久化配置,理解每个步骤背后的原理 (如 LVM 优势、网络配置方式、SELinux 作用) 至关重要,持续的系统维护、更新和备份是保障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石,务必在修改关键配置前进行备份,并在生产环境进行充分测试。
 引用说明:
 
  
  - CentOS 官方安装指南: https://docs.centos.org/en-US/centos/install-guide/(基于 RHEL 文档)
- CentOS Wiki: https://wiki.centos.org/
-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文档 (大部分适用于 CentOS 7): `https://access.redhat
  
  
			