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
光网络工作原理

光网络基础架构

光网络以光纤为传输介质,通过光信号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,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:

光网络工作原理  第1张

  1. 光发射机: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(如激光器)。
  2. 光纤链路:传输光信号的物理介质,支持长距离、高带宽传输。
  3. 光放大器(如EDFA):补偿信号衰减,延长传输距离。
  4. 光交换节点:基于波长或光路进行信号路由(如OXC、ROADM)。
  5. 光接收机: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。

光信号传输原理

特性 描述
波长范围 常用波长为1310nm(O波段)和1550nm(C波段),后者更适合长距离传输。
调制方式 直接调制(成本低)或外调制(高频性能好),支持NRZ、PAM4等编码。
传输限制 受色散(脉冲展宽)和非线性效应(如四波混频)影响,需通过色散补偿或相干技术解决。

光网络核心技术

波分复用(WDM)

  • 原理:在单根光纤中通过不同波长(信道)并行传输数据,显著提升容量。
  • 分类
    • CWDM:粗波分复用,波长间隔20nm,适用于城域网。
    • DWDM:密集波分复用,波长间隔0.8nm(100GHz),用于骨干网。

光层交换技术

  • 波长路由(WR):基于波长分配路径,避免光电转换。
  • ROADM: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,动态调整波长上下路。
  • OXC:光交叉连接,直接在光域完成多维度交换。

光性能监控

  • OSNR(光信噪比):衡量信号质量,需≥20dB以保证误码率。
  • PMD(偏振模色散):高速信号下需补偿,避免脉冲畸变。

光网络分层模型

层级 功能 技术示例
光传输层 提供原始带宽,处理波长路由与放大 WDM、EDFA、Raman放大器
光通道层 管理端到端波长通道,优化OSNR与色散补偿 动态增益均衡、色散补偿模块
业务层 承载上层业务(如OTN、Ethernet),支持保护与调度 OTN映射、MPLS-TP

光网络应用场景

  1. 骨干网:超长距离、大容量传输(如洲际光缆)。
  2. 数据中心互联(DCI):低时延、高带宽需求,采用DWDM技术。
  3. 5G前传/中传:利用WDM简化光纤资源,支持海量基站接入。
  4. 海底光缆:中继放大与色散管理,保障跨洋通信。

问题与解答

问题1:为什么光网络需要波分复用(WDM)技术?

解答

  • 提升容量:单根光纤通过多波长复用,容量提升数十倍(如80波×100G=8Tbps)。
  • 灵活扩展:新增波长即可扩容,无需铺设新光纤。
  • 降低成本:共享光纤资源,减少建设和维护费用。

问题2:光网络中的OSNR过低会导致什么问题?如何改善?

解答

  • 问题:OSNR过低会增加误码率,导致信号劣化甚至中断。
  • 改善方法
    1. 增加光放大器(如EDFA)或拉曼放大器。
    2. 优化光纤链路设计,减少信号衰减。
    3. 采用相干接收技术(如DSP算法)提升噪声容忍度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