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
光纤参数的数据库
- 行业动态
- 2025-04-22
- 4
光纤参数分类与说明
结构参数
参数名称 | 定义 | 单位 | 典型值范围 | 影响因素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芯径(Core Diameter) | 光纤纤芯的直径,决定光传输模式和容量 | μm | 单模:8~10 μm;多模:50/62.5 μm | 材料折射率、制造工艺 |
包层直径(Cladding Diameter) | 包层外径,保护纤芯并限制光泄漏 | μm | 125 μm(标准单模/多模) | 光纤类型、机械强度需求 |
纤芯不圆度(Core Roundness) | 纤芯截面偏离圆形的程度 | <1%(普通光纤) | 制造精度、光纤性能稳定性 | |
包层不圆度(Cladding Roundness) | 包层截面形状偏差 | <1% | 制造工艺控制 | |
纤芯/包层同心度误差(Core-Cladding Concentricity) | 纤芯与包层中心偏移量 | μm | <1 μm(普通光纤) | 制造设备精度 |
光学参数
参数名称 | 定义 | 单位 | 典型值范围 | 影响因素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模式场直径(Mode Field Diameter, MFD) | 单模光纤中光强分布的有效宽度(近似光斑尺寸) | μm | 9~11 μm(单模光纤@1310nm) | 波长、纤芯折射率profile |
数值孔径(Numerical Aperture, NA) | 描述光纤接收光角度的能力,NA=√(n₁²−n₂²) | 无量纲 | 单模:0.14~0.16;多模:0.2~0.3 | 纤芯/包层折射率差 |
截止波长(Cutoff Wavelength) | 单模光纤中基模与高阶模转换的临界波长 | nm | 1260 nm(标准单模光纤) | 纤芯直径、折射率分布 |
衰减系数(Attenuation Coefficient) | 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的损耗,单位长度衰减量 | dB/km | 2~0.4 dB/km(1550nm窗口) | 材料纯度、制造工艺、波长 |
色散参数(Dispersion Parameter) | 单位长度光纤的色散值,影响脉冲展宽 | ps/(nm·km) | 17~19 ps/(nm·km)(G.652D光纤) | 波长、光纤类型 |
机械与环境参数
参数名称 | 定义 | 单位 | 典型值范围 | 影响因素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杨氏模量(Young’s Modulus) | 光纤材料的刚性,反映抗拉伸能力 | GPa | 70~75 GPa(石英光纤) | 材料成分(如掺杂Ge/F) |
抗拉强度(Tensile Strength) | 光纤可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 | MPa | 500~1000 MPa | 表面缺陷、纤维直径均匀性 |
疲劳系数(Fatigue Resistance) | 长期动态负载下的强度衰减速率 | 无量纲 | n=10~20(S-N曲线斜率) | 光纤涂层质量、应力分布 |
可弯曲半径(Bend Radius) | 光纤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,避免宏弯损耗 | mm | 静态:5~10 mm;动态:30~50 mm | 光纤类型、涂层材料 |
温度范围(Operating Temperature) | 光纤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区间 | °C | -40~+85 °C | 材料热稳定性、涂层设计 |
传输特性参数
参数名称 | 定义 | 单位 | 典型值范围 | 影响因素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带宽(Bandwidth) | 多模光纤中可传输的模式数量(或频率范围) | MHz·km | 几百~数千 MHz·km(多模光纤) | 纤芯尺寸、折射率分布 |
模间色散(Inter-modal Dispersion) | 多模光纤中不同模式的传播时延差 | ns/km | 几十~几百 ns/km | 纤芯直径、折射率梯度 |
偏振模色散(PMD) | 单模光纤中偏振态引起的脉冲展宽 | ps/km½√ | 1~0.5 ps/km½√ | 光纤应力、制造工艺 |
非线性系数(Nonlinearity Coefficient) | 衡量光纤中非线性效应(如SBS、SRS)的敏感度 | (W·km)⁻¹ | 2~5 (W·km)⁻¹(石英光纤) | 材料有效面积、波长 |
问题与解答
问题1: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核心参数差异是什么?
解答:
- 芯径:单模光纤芯径小(8~10 μm),仅支持基模传输;多模光纤芯径大(50/62.5 μm),支持多个模式。
- 数值孔径(NA):单模光纤NA低(0.14~0.16),光接收角小;多模光纤NA高(0.2~0.3),光接收角大。
- 带宽:单模光纤依赖波长分工(如WDM),多模光纤依赖模式分工,带宽受限于模间色散。
- 应用场景:单模用于长距离通信(如骨干网),多模用于短距离高密度连接(如数据中心)。
问题2:如何通过参数判断光纤是否适用于高温环境?
解答:
- 温度范围:需确认光纤的标称工作温度上限(如+85 °C以上)。
- 杨氏模量与抗拉强度:高温下材料性能可能退化,需选择热稳定性好的掺杂材料(如掺氟石英)。
- 涂层材料:高温环境需使用耐温性更好的聚酰亚胺(PI)涂层而非普通丙烯酸酯。
- 色散与衰减:高温可能导致微弯损耗增加或材料吸收上升,需测试高温下的传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