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
公交人脸识别支付系统

技术架构

模块 功能描述
前端设备 车载高清摄像头、补光灯、本地计算单元(边缘计算)
数据采集 实时捕捉乘客人脸图像,支持动态角度识别
数据传输 4G/5G或车载Wi-Fi传输至云端服务器
后端服务 人脸识别算法、支付扣费逻辑、用户账户管理
数据存储 加密存储用户人脸特征值、支付记录(符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要求)

核心功能模块

  1. 用户注册与认证

    • 通过APP或线下终端录入人脸信息,绑定支付账户(如银行卡、电子钱包)。
    • 活体检测技术防止照片或视频攻击。
  2. 支付流程

    公交人脸识别支付系统  第1张

    • 步骤1:乘客上车时,系统自动抓拍人脸并与数据库匹配。
    • 步骤2:匹配成功后,触发扣费指令(支持分段计费、优惠人群识别)。
    • 步骤3:扣费结果反馈至车载终端,同步生成电子票据。
  3. 异常处理

    • 识别失败时,自动切换至扫码/刷卡模式,并提示用户核对信息。
    • 网络中断时,本地缓存交易记录,恢复后同步至云端。

优势分析

对比项 人脸识别支付 传统支付方式(扫码/刷卡)
便捷性 无需掏手机/卡片,秒级通行 需解锁设备、扫码或刷卡
卫生性 无接触操作,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接触式设备易沾染污渍
安全性 人脸特征唯一性+活体检测,防盗刷 二维码易被截屏盗用,卡片可能丢失
运营成本 减少实体卡制作、回收成本 需持续投入实体卡发放与管理

典型应用场景

  1. 城市公交/地铁:高峰时段快速通行,避免排队拥堵。
  2. BRT快速公交:结合站台闸机实现“一脸通行”全流程。
  3. 定制巴士:企业通勤班车中替代签到与付费流程。
  4. 特殊人群服务:老年乘客无需操作手机,刷脸直接享受优惠。

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

  1. 人脸数据处理
    • 仅提取特征值(如轮廓、节点),不存储完整人脸图像。
    • 数据脱敏加密,符合ISO/IEC 27001信息安全标准。
  2. 用户授权机制
    • 首次使用时需明确同意《生物识别数据使用协议》。
    • 提供“一键删除”功能,用户可随时撤回数据授权。

问题与解答

问题1:如果乘客整容或外貌变化较大,系统如何识别?
解答:系统采用动态学习算法,若识别失败,会提示用户更新人脸信息,支持绑定多张人脸数据(如化妆/素颜状态)。

问题2:忘记携带手机时,能否通过人脸识别支付?
解答:可以,系统独立于手机存在,只要用户已完成注册,即可直接刷脸乘车,但需确保支付账户(如绑定的银行卡)余额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