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
光存储系统工作原理
- 行业动态
- 2025-04-22
- 4
光存储系统工作原理
基本原理
光存储系统利用光学原理实现数据的写入与读取,核心是通过激光束在介质表面记录信息,主要依赖以下两种物理现象:
- 反射率变化(如CD/DVD):介质表面通过压制凹凸结构(坑点)或相变材料改变反射率,激光读取时通过反射光强度差异识别数据。
- 荧光效应(如蓝光):利用特定材料在受激光激发后发出不同波长荧光,通过检测荧光信号提取数据。
系统组成
组件 | 功能 |
---|---|
激光发射器 | 产生高精度光束(如半导体激光器),用于数据写入或读取。 |
光学透镜 | 聚焦激光束至亚微米级光斑(如CD光斑直径约1μm),提升存储密度。 |
旋转机构 | 控制光盘高速旋转(如CD转速约200-500rpm),配合激光头径向移动实现数据定位。 |
光电探测器 | 接收反射光或荧光信号,转换为电信号处理。 |
伺服控制系统 | 实时调整激光头位置,确保精确跟踪光盘轨道(精度达纳米级)。 |
关键技术
-
调制编码
- 用途: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光学记录的码型(如8-14调制),避免长时间无信号导致时钟同步丢失。
- 示例:CD每3个扇区插入同步帧,确保读取时恢复正确时钟。
纠错技术
- CIRC(交叉交织里德-所罗门码):用于CD/DVD,可纠正约2mm划痕导致的突发错误。
- LDPC(低密度奇偶校验码):蓝光采用,纠错能力更强,允许更高存储密度。
地址定位
- 预刻槽+螺旋轨道:光盘表面预制螺旋形参考轨,激光头通过反射光相位差快速定位扇区。
- 动态寻址:蓝光采用更密集的摆动轨道,支持多层存储(如单面双层DVD容量翻倍)。
数据写入与读取流程
步骤 | 写入流程 | 读取流程 |
---|---|---|
聚焦校准 | 调整激光头至介质最佳焦平面。 | 同上。 |
功率控制 | 高功率激光加热介质(如相变材料),形成标记。 | 低功率激光扫描,检测反射率变化。 |
信号转换 | 调制电路将电信号转为光脉冲序列。 | 光电二极管接收光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。 |
解码处理 | 纠错芯片修复信号错误,还原原始数据。 |
问题与解答
问题1:光存储与磁存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?
解答:
- 原理:光存储通过激光与介质物理/化学作用记录数据,磁存储依赖磁畴方向变化。
- 接触方式:光存储非接触(激光聚焦),磁存储需机械接触读写头。
- 寿命:光盘无磨损,长期保存更稳定;磁碟易受磁场干扰且存在磨损风险。
- 容量密度:蓝光技术(波长405nm)比硬盘(机械臂+磁道)更易实现超高密度。
问题2:为什么蓝光光盘容量远高于DVD?
解答:
- 波长更短:蓝光使用405nm激光(DVD为650nm),光斑更小,轨道间距从0.74μm缩至0.32μm。
- 层数增加:蓝光单面双层结构(0.1mm覆层+0.1mm数据层),DVD仅单层或双面单层。
- 编码效率:蓝光采用更高效调制码(如ADIP),压缩冗余数据,提升有效容量